MPA 专业介绍
► 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法律硕士学位教育已成为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
► 北京地区目前有31所院校开设MPA专业,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MPA专业的培养方向也不尽相同,备考的同学可以结合本人的行业特征和职业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报考。
MPA 招生变化
► 学制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学制由3年缩短为2.5年。
► 招生变化:
【1】北京理工大学国际组织创新学院新增非全日制MPA,计划招生10人,学费学制待定。
【2】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增非全日制MPA招生,学制3年,学费3万,计划招生30人。
【3】北京化工大学MPA增加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招生10人,学费学制待定。
► 学费变化:
【1】中国人民大学非全日制MPA的学费由9.9万涨至12.85万,上涨了2.95万。
【2】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MPA-EMBA双硕士学位学费由70.8万港币涨至72万港币,上涨了1.2万港币。
【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非全日制MPA学费由6万上涨到7.2万,上涨了1.2万。
【4】中央民族大学非全日制MPA学费由6万上涨到7.8万。
【5】北京工业大学非全日制MPA学费由5.8万上涨到7.2万。
【6】中共北京市委党校MPA学费4.8万,上涨了2.4万。
► 招生人数变化:
北航非全日制MPA招生人数继续下降,政法、社科院非全日制招生均有下降。但更多数院校非全日制招生人数均有上涨,例中国人民大学非全日制MPA招生人数由2023年的255人扩招到275人;中国农业大学非全日制MPA招生人数由2023年的160人扩招到204人;北京科技大学非全日制MPA招生人数由2023年的75人扩招到90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非全日制MPA招生人数由2023年的15人扩招到30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非全日制MPA招生人数由2023年的120人扩招到135人等。
MPA 招生方向设置
MPA专业在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上,涉及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各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公共管理人才。即使不在政府机构或公共事业单位工作的同学,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报考。
清华大学
MPA
主要招生方向:公共政策、政府管理(含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公益慈善与社会治理、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应急管理、发展规划、城乡治理与乡村振兴、数字治理与智能社会治理、大湾区。
双硕士学位项目:清华大学-日内瓦大学“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MPP-SDG)国际双硕士学位项目、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MPA-EMBA双硕士学位项目。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MPA
政府治理方向、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
MPA
专业研究方向覆盖面非常广泛,2024年培养方向包括:政府治理与领导、公共政策、财政与税收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卫生政策与管理、区域发展与城市管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社会保障、城乡发展与空间治理、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等11个教学培养方向的基础上,拟增设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智慧公共治理、全球治理三个方向,为学生入学后的培养提供丰富的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
MPA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政府经济与公共服务、数字政府与数据治理、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治理、应急管理与社会治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MPA
行政管理、公共政策与项目管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技术转移政策与管理、公共经济与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文化传播与管理
中国农业大学
MPA
行政管理、国际组织与社会组织管理和国际组织与社会组织管理(中巴专项)
中央财经大学
MPA
政府战略与绩效管理、财税与公共政策、城市发展与治理、产教融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MPA
公共行政管理、海关与国际贸易管理、政府治理现代化实验班(只招收非全日制)、市场监督管理(只招收非全日制)
北京邮电大学
MPA
行政管理、数字公共治理、智慧城市与数智社会治理
北京科技大学
MPA
政府改革与创新、公共政策分析、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绩效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国科学院大学
MPA
公共政策、政府管理、自然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风险与应急管理、智库科学与工程、法律与知识产权管理
中国传媒大学
MPA
人工智能与城乡智慧管理、传媒与数字公共治理、公共安全与智慧应急
北京物资学院
MPA
大城市基层治理、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与劳动关系协调
MPA 学费汇总
以下为北京地区2025年入学各校MPA招生情况汇总:
映雪原创,请勿抄袭!